【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

转载6个月前发布 SanS三石
35 0 0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

在法国跟法国人说英语,他们会愤怒于你不尊重他们的语言;尝试跟他们说法语,又会嫌弃你说得不好——这就是骄傲的法国人。而当奥运会这个世界顶级体育盛会在巴黎举行,法国人近乎偏执的母语自豪,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就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前,甚至流传出了本届赛事官方语言只用法语的消息,最后被证伪。那么,法语还是英语,奥运会官方语言究竟是怎么确定的?

文 / 李佳浚

编 / 李禄源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

奥运第一语言,从来都是法语

19世纪末,国际奥委会在法国人顾拜旦的发起下成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由此诞生。包括顾拜旦所起草的第一个具有宪章性质的奥组委官方文件《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在内,最早几个版本的奥委会文件所使用的语言都只有法语。

甚至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更快、更高、更强(后增加‘更团结’)」这一奥林匹克格言,原文也并非如今传播度更高的英语版本,而是顾拜旦好友亨利·马丁·迪东参照拉丁语原文用法语提出的。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对于奥林匹克格言的呈现 图源:Paris 2024

1978年,国际奥委会将过去所有相关规章集合并首次推出《奥林匹克宪章》。后来随着赛事的发展,该文件经历过数次修订和整改,但每一版中的第23和24条都坚定指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两种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所有标志、文件和公告都必须使用双语,同时附有这样一条补充规定:「如宪章出现歧义,以法语为准。」

这并不难理解,尽管英语在1972年正式加入法语成为奥运官方语言,但所有文件的起草都是用法语进行,英语只是译本,当两种语言之间出现分歧或指代不明的现象时,以原文为依据更加合理。

因此,本着尊重奥林匹克史的原则,同时也为了致敬顾拜旦老先生的先驱性,历届奥运会都采用法语、英语和主办方国家官方语言三种语言分别播报的形式,若主办国官方语言本身就为英语或法语,则简化为法、英两种语言。

2008年,中国代表团在旗手姚明、林浩的带领下入场时,现场的播报就依照了法语、英语、中文的顺序。

既是「奥运母语」,又是历史所做出的选择,法语在奥运舞台上的历史地位显而易见。不过,随着英语在近代史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法语在奥运场景中的使用也在不断受到挑战,甚至还以此铸就了现代奥运的商业模式雏形。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

美国人加入战局,成就了现代奥运的商业化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视力只有0.6的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射落男子手枪60发慢射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实现奥运历史金牌零的突破。

也正是在那届奥运会,美国人在所有比赛和仪式的现场播报中,都选择将英语放在了法语之前。究其原因,除了洛杉矶当地的英文背景以外,这个举动其实很大程度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图源:LA Coliseum

这年,国际奥组委打破了以往的惯例,首次尝试以私有外包的方式对其进行商业化。

这一决定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洛杉矶奥运会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和公众支持的骤降,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意识到形势严峻,果断决定采取商业化模式。

首先,他们组建了洛杉矶奥组委,并任命旅游大亨彼得·尤伯罗斯为负责人。为了筹集资金,尤伯罗斯效仿当时的美国职业体育,为奥运会制定了两个主要策略:出售电视转播权,同时更新奥运赞助逻辑。

而法语的使用,成为了这条商业化道路上的绊脚石。

众所周知,八十年代的美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如日中天,而英语也成了商业、媒体和体育领域中的主要国际语言。因此,尤伯罗斯说服赞助商和转播商买单的第一大动作,就是将奥运中的英语放在法语之前。

最终,在一系列创新举措之后,尤伯罗斯成功以2.25亿美元将洛杉矶奥运会为期16天的转播权卖给美国广播公司(ABC),并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技术设备支持。再加上欧洲、澳洲、亚洲等地区的转播合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总转播收入达到了2.8亿美金,覆盖156个国家超过25亿观众——对于首次商业化尝试来说,这显然是个不小的成就。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图源:ABC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一创新进程中,尤伯罗斯还推出了排他性赞助系统,规定每个行业只能有一个赞助商席位,这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了行业巨头的竞争。最终,1984年奥运会确认了32家赞助公司,收到了企业赞助3.85亿美元,仅可口可乐一家给出的1200万美元,就超过了上一届奥运会的赞助金额总和。

事后复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筹资总额达7亿美元,盈利超过2亿美元,尤伯罗斯个人不仅赚取了超过1亿美元的收益,更为后人送上了一份可持续的奥运商业模式——英语的大规模使用,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的宣传海报

尽管更换语言顺序这一自主行为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不满,但面对如此出色的成绩,他们也不会跟自己的钱包作对,便任由英语继续统治着接下来的几届奥运会。

直到2007年,现代奥运会的商业模式已经基本成熟,而眼看着法语的地位持续降低,他们终于坐不住了。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

当奥运回到巴黎,人们应该只说法语吗?

北京奥运筹备前期,法语国际组织奥运推广监督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与北京奥组委签订了《推广奥运会法语使用协议》,针对2008及以后几届奥运会中法语的使用做出规定——从那以后,法语又重新坐回了奥运第一语言的位置。

而当奥运会如今再度回到法兰西,一向松弛的法国人,再也没有理由掩盖自己心里那份对母语的骄傲与执着。

在提出「要求巴黎奥运会的组织者以及运动员、教练员和记者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尽可能多地讲法语」这一决议时,法国共和党议员安妮·热内瓦尔还在对议员们的演讲中警告道:「奥运会反映出我们语言的影响力在丧失。」

她表示,最初巴黎申办本届奥运会时提出的官方口号「为了分享(Made for Sharing)」使用的是英语;法国政府为宣传本国而提出的「选择法国(Choose France)」和「法国制造(Made in France)」等口号用的也是英语;就连法国橄榄球队去年在法国本土比赛时,球员球衣上印的「橄榄球世界杯」字样,还是英语。

因此,巴黎奥运会在他们看来,就理所应当成了改变这一局面的重要窗口。

我们能够看到,在此前结束的奥运会开幕式上,主办方不仅在每一个环节开始前都用一个法语单词直接点出主题,包括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法语章节标题之一,该标题译为「幸会」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Lady Gaga和Celine Dion两位大咖在内的所有表演项目,也都用法语进行。

可以说,整个开幕式就是法国人给世界的一份文化宣言,每个观众都能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文化自信。

但事实上,这份自信同样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早在去年12月,巴黎奥组委就因在官方网站上只提供法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版本而受到批评——相比之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官网提供了7种语言版本,2020年东京奥运会官网则有9种语言选择。

而三个月前举行的巴黎奥组委新闻发布会,更是全程使用法语进行,没有提供任何同声传译服务。这一情况立即引发轩然大波,来自非法语国家的众多记者表示这让他们无法及时理解发布会内容,为本就追求时效性的媒体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一位拥有7届奥运经验的德国资深体育记者更是表示:「这简直是对国际媒体的不尊重!」

面对各方质疑,巴黎奥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盖却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一个强硬的回应:「我们理解各国记者的困扰,但法语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官方语言之一,我们有责任在本土奥运会上展现法语文化的魅力。」

【转载】巴黎奥运会「不说英语」,是傲慢吗?巴黎申奥口号「Made For Sharing」 图源:Reuters

在这场语言与文化的较量中,我们不知道什么才是合适的尺度和界限。一方面,法语作为联合国、世贸、欧盟等组织的第一书写和工作语言,本身是一门拥有无穷魅力的语言,而根据国际奥组委和《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巴黎奥运会也确实拥有完全的法语使用自由,对自己的语言文化感到自豪、并通过这样一个重要窗口展示给世界,这并没有错。

但当回归人类文明本身,语言的本质就是交流的工具。在目前的国际背景下,英语则当之无愧是更多人参与国际活动时的常态化选择。在奥运会这个最大的全球性盛会中,感受文化交流是其一,但归根结底,人们不论以何种方式参加奥运会,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学法语,如果法语真的成为许多场景中的唯一选择,必然会造成许多不便利的情况。

7月30日,中国女排战胜美国女排赛后,队员朱婷面对国外媒体时大方、洒脱的英文回答,就收获了一众好评,同时也再次印证了一个观点——语言之外,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正如国际奥委会在「更快、更高、更强」之后添加的「更团结」所意涵的,我们期待在巴黎看到更多的开放与包容,而不是固步自封;期待看到法国文化能够在世界人民的共同演绎下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也期待更多「人类群星」能够以体育作为共同语言,在这个浪漫之都「共同闪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