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轨道技术论坛开幕式
5月11日,由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主办、铁四院承办,铁科院、铁一院、铁二院、中国铁设、北京交大、西南交大、中南大学、中铁十一局、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协办的第一届轨道技术论坛在武汉顺利闭幕。来自国内外高校、设计院、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近130名代表参加了线下交流,29万余人次通过线上视频直播和图片直播观看了论坛盛况。
论坛现场参会代表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论坛召集人赵国堂主持。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鸣凯,铁四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蒋兴锟,中国铁建科技创新部副部长贾志武,中铁十一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晗,铁一院副院长黄双林,铁四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光振雄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标委会主任赵国堂主持论坛开幕式
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标委会主任赵国堂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及轨道标准化专委会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召开轨道技术论坛的初衷和定位,期望通过论坛分享科技前沿、交流技术创新,提升轨道专业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影响力。
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鸣凯致辞
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鸣凯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中回顾了中国铁路及轨道专业技术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成就,总结了学会团体标准的工作业绩、努力目标以及轨道标专委成立以来的工作表现,希望与会人员共同研讨轨道工程关键技术,展望行业发展美好前景。
铁四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蒋兴锟致辞
铁四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蒋兴锟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倡议共同推进时速400公里高铁、高速磁浮等新型轨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端人才培养、产学研用融合、合作共享共赢,合力促进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并表示铁四院将全力当好东道主,办好本次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做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以“复兴号动车组创新实践”为题,从“动车组发展历程与中国需求”“举国体制创新”“创新成果丰硕”三个方面阐述了“复兴号”动车组的创新实践。他将“复兴号”动车组创新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为:“复兴号”科技创新紧贴经济社会需求,发挥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以及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丰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落地快、收益丰等因素。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做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以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为切入点,介绍了基础结构动态性能时空演变机制、轨面几何不平顺状态演变解析及表征以及基础结构动态服役安全控制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目前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高铁健康监测与智能运维等前沿方向,针对全网安全监测预警及科学运维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展望。
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受学会理事会委托负责组织铁道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编制计划、发布实施等重大事项审批工作,组建形成了覆盖铁道行业全产业链15个专业、近800名专家的标准化工作团队。2017年轨道标专委成立以来,标准研制及技术交流活动频繁、氛围活跃、管理规范。轨道标专委由政产学研用领域的55名专家委员组成,包含4名国际委员,此次论坛特邀2名国际委员做专题报告。
轨道标专委国际委员陈桦(日本)做在线报告
轨道标专委国际委员黄海(美国)做在线报告
会场内展示的墙报论文
论坛对标轨道行业的发展需求,来自国内外科研单位、高校、设计院、施工单位、运营单位19名国内外专家,聚焦轨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与突破性成果,围绕高速铁路道岔、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市域铁路轨道、北美重载铁路、轨道减振降噪等行业热点,结合项目建设实践,呈现了19场精彩的专题学术报告。此外,采取墙报论文的形式,推出了13篇成果开展会场交流,同时论坛还提前征集了轨道领域的27篇优秀论文,在《中国铁路》杂志刊发了轨道技术论坛论文专辑。
论坛嘉宾共同发布学会轨道专业标准
作为学会标准化委员会的品牌论坛,会议穿插举行了轨道标专委新近研制完成的《铁路减振道床用隔振元件》等三项学会标准的发布仪式。三项标准充分发挥了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在标准研究、编制和使用中的优势,提出了适用于包括实芯橡胶隔振垫、发泡橡胶隔振垫、钢弹簧隔振器、橡胶弹簧隔振器在内减振道床常用全类型隔振元件的通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编制了市域铁路隧道内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参考图,对于促进轨道交通安全、高效、高质量运行及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会标委办主任周诗广主持论坛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由学会标准与认证部主任周诗广主持,他表示中国铁路轨道技术发展前景广阔,技术创新带来的强大动力必将持续推动轨道工程的健康发展,未来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欢迎大家通过中国铁道学会特设的这个交流平台,对轨道技术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探讨与合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铁路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开启了新征程。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技术的加速发展,铁路建设迎来新的时代机遇。如何进一步提升轨道工程全产业链数智化水平,推动智能设计、智能建造、智能运维一体化发展,建设更安全、更智慧、更经济的现代铁路轨道工程,打造新时代铁路轨道技术品牌是轨道技术论坛未来关注的主题。
责任编辑:张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