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互联网时代的“寿”后服务

转载5个月前发布 SanS三石
32 0 0

人终有一死,你会如何处理自己的身后事?在互联网时代,这件事也许与前人不太一样。

数字遗产归属权待定

比起前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多出了一大笔遗产——数字遗产。所谓数字遗产,指的就是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支付账号里的数字货币、游戏平台里的虚拟货币、社交平台上的图文分享、电子邮箱里的只言片语等。实体遗产的处理和分配总是有例可循的,而数字遗产又该怎么处理呢?

近年来,数字遗产的处理纠纷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2004年,美军士兵贾斯汀·埃尔斯沃思在执行任务期间意外身亡,他的父亲请求继承儿子的雅虎邮箱的密码,以获取儿子的相关信息,寄托哀思,但这个请求遭到了雅虎的拒绝,其父亲将雅虎告上法院。

【转载】互联网时代的“寿”后服务

2009年,中国一名男子意外身亡,他在网络游戏中留下了价值5万元的虚拟资产,其现实中的妻子与网游中的妻子对游戏虚拟资产继承权展开争夺,协商未果诉至法院。

2012年,一名15岁的德国女孩被地铁撞击身亡,她的父母想要取得她的社交平台Facebook账户的完整访问权,因为请求未果,他们将Facebook告上了法庭。

还有更多的人,在处理忽然离世的亲人的数字遗产时陷入了与网络平台的漫长拉锯……数字遗产之所以容易出现纠纷,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冲突。一般来说,账号所有权属于平台,用户仅有使用权,因此,出于用户活跃度和数据存储等考虑,平台不愿意将逝者账号交由逝者亲属处理。其二是继承权和隐私权的冲突,如果逝者亲属拥有其数字遗产的继承权,那么其中那些不愿为人所知的私密信息又能否得到保护?出于这一考虑,法院也很难做出决断。

因为没有先例可循,对这些数字遗产纠纷,法院通常会做出折中判决:雅虎公司可以不让埃尔斯沃思的父亲继承其账号,但需要将邮箱内的信息刻录光盘交给后者;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资产由现实妻子与网游妻子各继承50%;Facebook必须对女孩的父母开放其账号。

虚拟世界的墓碑与树洞

这些纠纷的出现让各个国家和各大网络平台都开始关注数字遗产的处理问题,国家通过修改继承法和民法等协调继承权和隐私权的冲突,而平台也推出了一些处理逝者账号的方案。

有些人愿意在身后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有些人却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传递自己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些讯息。针对这两类人,Facebook推出了两个方案可供挑选。第一个方案是申请“过世后永久删除账号”,这样账号所有者确定身亡后,其账号将被销毁,他生前在Facebook上留下的文字、影像、状态等所有信息将被永远地抹去。第二个方案是由逝者生前指定的遗产处理人接管账号,逝者的账号名字旁边会显示“纪念”的字样,逝者的亲友仍然可以持续分享他此前发布的内容。

中国的许多社交平台则选取了折中方案:将逝者账号设置为保护状态,保护状态的账号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也不能更改状态,就像用液氮可以锁住遗体的生前样貌那样,逝者账号也可以停留在最后更新的那一刻。这样一来,既可以保护逝者隐私,又可以让其他人在保护账号下留言倾诉、纪念逝者。

国内著名视频分享平台B站的内容发布者“卡夫卡松饼君”是一名患有肺癌的海外留学生,25岁时不幸去世。为了传播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她在离世之际分享了自己肺癌晚期的经历,吸引众多网友前来留言鼓励。微博用户“走饭”因为抑郁症选择离开人世,多年之后,仍然每天都会有人在她离世前的最后一条微博下留言,陌生的人们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并相互鼓励。

虚拟世界的另一个自己

在美剧《黑镜》中,一位年轻女性将自己死去的男友重新塑造成了一个AI,而现实生活中,相似的剧情也已经上演。俄罗斯程序员尤金妮亚·库伊达有一位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罗曼·马卓克,在2015年的时候,马卓克因车祸不幸去世,库伊达悲痛万分。库伊达一遍一遍地回顾两人之间的聊天记录,希望能够用这样的方式平复自己痛失好友的心情。

在回顾的过程中,她的心中升起了一个极尽大胆的想法:在这成千上万条聊天记录中,蕴含着大量的数据,马卓克的口头禅、惯用的标点符号和表情,甚至是频率较高的用词都是可以被分析采集的数据,那么用这些数据是否能复刻一个马卓克呢?

库伊达本身就是聊天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者,她当即着手实现这个设想。库伊达把自己与马卓克之间的所有聊天记录输入到算法中,构建了一个聊天机器人Replika。通过学习,Replika成功复刻了一个“马卓克”:当库伊达倾诉烦恼、询问问题时,Replika能以马卓克的语气回复她,就像屏幕对面真的是她的好朋友在跟她聊天一样。库伊达还让马卓克的亲朋好友也试用了这款聊天机器人,他们的反应都与库伊达相似,AI的用词语气与马卓克一模一样,似乎马卓克真的还在与他们谈天说笑,从未离开。

现在,聊天机器人Replika已经正式上市,所有有相关需求的人都能用这款AI与所怀念的逝者“聊天”。未来,工程师们还可能开发出更多的逝者AI,不仅说话语气,伊人的音容笑貌、生平事迹都可能被模拟出来,让逝者虽死犹生。

数字墓园方兴未艾

2023年年初,“数字科技殡葬”概念在北京首推,福田公墓是试点的五家墓园之一,试点3个月,全市已有200余户家庭选择以这种方式安葬逝者。

【转载】互联网时代的“寿”后服务

与传统墓葬相比,数字葬礼有许多优势。一块面积有限的墓碑所能记录的逝者故事比数字墓碑远远不如。在制作数字墓碑时,工作人员会和多位家属、亲友了解逝者生前的故事,去记录他们的故事、挖掘背后的闪光点,让逝者的一生能更全面、更具象地保存下来。同时,数字墓位也会保护逝者的隐私。家人祭扫时,只有经过工作人员的操作,才能在屏幕上看到逝者的电子影像,平时,这块墓碑就和每一块墓碑一起,连成星空、山水等图样。

清明时段,很多传统墓园人流拥挤,而数字墓园则没有这种烦恼,这是因为数字墓园可以实现远程祭祀。数字墓园的正中央装有摄像头,无法到现场的亲友可以安排工作人员在逝者的“碑”前摆放鲜花、供果等物品,行礼祭祀,再通过摄像头远程参与。想必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这种墓葬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