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生态系统研究的初期,学者对于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路径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认识到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初期,企业往往需要寻找到具有创新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从而建立最初的市场,形成商业生态系统的雏形;接下来,企业需要将初期所建立的市场进一步扩大,通过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加入,逐步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善;随着商业生态系统变得较为稳定,发展速度开始下降,系统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态位、角色分工和生态边界;最终,由于内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生态系统需要实现自我更新迭代从而继续存在和发展。这个发展路径被概括为:开拓阶段、拓展阶段、领导阶段、自我更新或死亡阶段。小米的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同样遵循这个基本的发展路径。图2展示了小米按照时间线演化的具体阶段、核心产品以及关键事件。
开拓期——打造入口
雷军在2013年就意识到了物联网的趋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领域在当时是最热门、最容易普及的方向。但家庭物联网需要一个控制中心,也即物联网的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所有的智能产品才能连接入网,互联互通。而创立于2010年的小米,通过三年的时间,已经为未来庞大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打造了坚实的入口。
三年之中,小米连续推出了MIUI系统、手机、电视盒子、智能电视以及路由器。看似是不同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实际上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成了小米未来物联网生态系统重要的基石。小米的逻辑是手机会取代电脑成为下一段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因此小米首先打算做手机,研发了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小米定制操作系统MIUI,并于2011年正式发布了第一款小米手机。接下来小米认为家庭需要一个更大的屏幕,以让手机内容更好地展示输出,于是推出了电视盒子以及智能电视。紧接着,用户要想更好地体验到智能电视所带来的智能化及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性能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于是小米又顺势推出路由器,提供高性能的网络支持。
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与路由器是小米早期三大战略级产品。三大产品通过内置的MIUI系统和Wi Fi网络互联互通,让用户第一次接触到了物联网的神奇。用户可以通过小米手机直接遥控小米电视,手机中的电影、照片、PPT可以直接在电视上投放,路由器充当了控制中心,通过提供高性能的网络将各个设备连接起来。三个硬件设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协调互动,形成了一个智能生态网络。
拓展期——投资孵化
2013年底,小米正式组建了智能硬件生态链事业部,采取横向扩张模式快速占领市场。生态链事业部采取“投资+孵化”的运营模式,在市场上寻找与小米有共同价值观且符合小米物联网布局方向的初创公司,通过投资不控股的方式赋能初创公司,保持初创公司的独立性、战斗性,形成了“投资+孵化”的“平台+”模式。随后的两年中,小米智能硬件进入高速发展期,发布了摄像头、手环、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可穿戴设备、感应器等一系列智能硬件产品,成了全球最早布局物联网智能家居硬件的企业,快速占领了物联网的初期市场。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愈发重要,作为未来科技产品的底层技术,小米于2017年改变了战略级的物联网入口,智能音箱接棒路由器成为新的入口,生态系统原先的核心角色“手机+电视+路由器”变为了“手机+智能音箱”,两个核心产品承载联通着所有智能设备。
截至2017年,小米生态链成立四年,部门人数不足200人,投资和孵化了200多家公司,物联网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不包含手机及电脑),通过米家APP能协调联动超过90家生态链企业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了多场景、多需求的智能化服务,家居物理网体验实现了大跨越的提升。
布局期——建立生态
2017年底,小米首届IoT开发者大会MIDC在北京举行,这代表着小米并不愿止步于一家智能硬件制造商,而是希望通过这次会议,采取横向、纵向结合的发展模式,向平台层和技术层不断深入,以开放的理念结交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完善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从这次会议开始,小米全力打造“云计算+AI+大数据”三位一体的技术支持体系,米家App和Io T开放平台成为小米物联网战略的重要基石。
米家APP解决了小米及生态链产品的智能连接,是小米整个物联网生态链产品的控制中心以及销售平台,整合了包含设备接入、硬件操控、硬件学习以及电商营销等多个功能,涵盖了购买、学习、使用、连通的用户物联网智能生活的整体解决方案,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Io T平台为整个物联网生态提供技术支持,Io T平台因生态链企业的强烈需求开发,生态链中的部分公司处于传统领域中,对联网、智能、软件不熟悉,需要小米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Io T平台能够实现全体系的开发能力,通过Io T平台开发的众多智能硬件产品实现了用户广泛场景的物联网智能家居需求。截至2017年底,小米Io T平台连接了超过8 500万台设备、400多家合作企业以及2.8亿活跃的小米用户,小米Io T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 T平台。图3展示了小米具体的Io T平台架构。
依托Io T平台提供的庞大用户群、丰富的场景以及巨量的数据,小米人工智能取得了高速发展,2017年发布的小米人工智能小爱同学经历了一年多时间成了全球最活跃的人工智能语音助理。2019年初,小米正式公布了“手机+AIo T”的双引擎战略。未来五年内,投入超过100亿元,在智能语音为主要入口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形成完整的AI技术体系,与智能硬件布局结合,通过“云计算+AI+大数据”为整个物联网生态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至此,小米从最初采取的横向“投资+孵化”扩张模式,再到不断向平台层、技术层深入的纵向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成熟期——生态反哺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诸多特征,例如独立的生命个体多、生命体之间互相依赖、自我繁衍以及能够实现生态反哺等,可以简单概括为共生、互生、再生、反哺。小米通过近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特性的物联网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除了共生、互生、再生以外,已经具备生态反哺功能。在小米内部,习惯称之为“竹林生态”。
共生:对于新生“竹笋”,通过小米“竹林”提供的用户基础、资金扶持、产品定义以及供应链资源,生长速度非常快,短时间就可进入成熟阶段,与其他“竹笋”在小米“竹林”中共同生存,共同演化,组成了一个“竹笋产品群”。“竹林”中各个成员虽然年龄不一,但都可以获得各自所需的不同资源养分,共同生长。
互生:小米“竹林”中的各个产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增值、协同进化,每个产品都能成为其他产品的导流入口。枝繁叶茂的“竹林”能够为每棵“竹笋”提供更多的养分,独立的“竹笋”也通过在自身细分领域不断发展促进整个“竹林”更加发达,“竹林”与“竹笋”互为各自的放大器,协同进化。
再生:通过小米强大的“竹林”土壤养分支持,整个生态系统能够进行自我繁衍,系统内保持着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法始终在小米“竹林生态”发挥作用。不适应环境变化和内部竞争的物种会消亡,更先进的物种会存活,通过繁衍和进化,迭代出新的产品,自我完成新陈代谢的再生过程。
反哺:枝繁叶茂、养分充足的小米“竹林生态”系统已经演化到可以实现生态反哺的过程。生态链企业无论是做一个成功的小米生态品牌产品,还是自立门户,独立做大,小米都是受益者,如果有一天生态链企业生长的比小米还大,那么最初作为哺育者的小米反过来作为生态链企业股东也将享受巨大的投资回报。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演化进程如图4所示。
小米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是一个以庞大智能硬件群为基础,以Io T开放平台为枢纽,以“AI+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支持体系的“万物互联”生态体系。为小米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