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硬仗”

7个月前发布 SanS三石
41 0 0

► 文 观察者网 周毅

世界正在经历智能化的洗礼,华为坚持做最困难且最正确的事。

“以前常说一句话,珠穆朗玛有很多路,我们(华为)选择爬北坡,因为北坡最难爬。”

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深入,更具科技感的未来生活正在向我们招手。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3月14日,2024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在上海开幕。作为空间智能化时代的重要先行者,华为再度重磅亮相AWE。在超1500㎡的超大展区中,围绕智慧出行、智慧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等五大场景,华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又一次向公众呈上充满想象力的魔力体验。

通过全场景互联,用户可以通过鸿蒙车机上的控制中心调动家中设备,比如扫地机器人、智能空调和空气净化器,实现人-车-家的无缝衔接;通过AI辅助康养传感器,即使没有摄像头,系统也可以精准识别屋内人员的状态,老人的睡眠、离床、坠床和跌倒,任何情况和异常都尽在掌握。在华为展区,人们尽情感受着“未来空间”带来的魅力。

事实上,在手机、汽车和电脑全面拥抱智能化的今天,空间智能化已成为科技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国家去年2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到,要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今年两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希望多行业能够跨界协同,合力建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在“房住不炒”时代,空间智能化及其身后的万亿赛道,已成为必争的“战略高地”。

但空间智能也是一场硬仗,它是对企业整合能力和硬核能力的综合考验,二者缺一不可。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令人振奋的是,这一次又是华为。从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的启动,到跨品牌、跨品类产品间的互联互通,再到各种黑科技单品带来的惊奇体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华为全屋智能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极限,扇动着行业蝶变的翅膀。通过生态合作开放,华为正携手各行业生态伙伴,在空间智能时代的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勇攀“珠峰”。

全场景智慧生活是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5-10年的长期战略。在今年的AWE现场,华为终端BG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接受了观察者网专访。邵洋表示,空间智能时代一定会到来,华为全屋智能会坚持做最难且最正确的事情,来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通往珠穆朗玛峰的路有很多条,华为永远爬北坡。”

伫立第四次智能化革命潮头,华为全屋智能“和而不同”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诞生。在此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经历了三轮智能化革命。

以手机为中心的个人智能化、以新能源汽车为中心的出行智能化、以生成式AI为中心的生产力智能化……每一轮智能化革命,都在用技术进步和体验升级颠覆着人们的生活。它们在创造一个个万亿赛道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一大批标杆型公司及其产业链——可以说,谁站在智能化的潮头,谁就拥有竞争力,握住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回顾过往的三场智能化革命,不难发现:往往只有整合能力和硬核能力的汇聚,才能产生赛道里的领军企业。硬核能力,指的是一家企业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东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整合能力:一个巨大的产业中往往有很多参与者,谁能团结更多人,谁才能取得脱颖而出的机会——苹果、谷歌、特斯拉皆是如此。

这几乎是人类智能化发展史的“铁律”。

与以往的三次智能化革命相比,空间智能化革命可能是最难的一条赛道:一款手机可以生产上亿台,但一套空间智能化方案却很难以这样的规模去复制;不同的设计师、开发商、装修商,不同的产品部件乃至文化,空间智能化的对象(建筑)更多元,这意味着它需要整合的链条更长,也注定是最后被整合、也最难被整合的产业。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事实上,中国家电数字化起步很早,包括语音控制在内,智能化技术本身并非高不可攀。卡住整个行业是缺乏中心化平台:拥有智能家电技术的行业企业,往往缺乏生态建设的平台能力;可以搭建生态联盟的平台型企业,大多又缺乏核心技术……加上品牌之间、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中国空间智能产业长期是“散装”状态,很难形成合力。

消费者无形中在为这种低效率买单:过去的空间智能大多是智能单品的机械叠加,是人习惯设备而非设备感知人。

幸运的是,这一次又是华为。

华为是业内少数具备硬核能力+整合能力的企业,这是华为全屋智能布局空间智能赛道的内在优势:空间智能所必须的连接和交互,本就是华为之所长;鸿蒙智联的多年深耕,更让华为全屋智能生态拥有了一个整合数千个品牌的“朋友圈”。可以说,在连接、交互和生态这三个核心要素上的长期积累,正是华为在空间智能赛道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我们相信,华为有可能是最有条件来完成空间智能产业整合的企业。因为我们1(智能主机)+2(交互系统)+N(子场景)的架构和所有部件厂家不打架、不冲突。”华为终端BG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表示,无论是面向开发商、酒店还是设计师,华为都将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相信各行业力量的加速整合,会让空间智能化尽早实现。

打破“不可能三角”,拆解全屋智能背后的底层思考

不过,要想在空间智能化赛道占据一席之地,绝非易事。华为也无法例外。

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囿于特定的“不可能三角形”,比如进度、质量和成本“不可得兼”。当前市面上通用的解决方案,都难以同时满足稳定性,低成本和易安装的特性,这客观上也导致住房等场景下的智能化迟迟无法推广。在邵洋看来,国际社会现行技术路径的“顾此失彼”,是空间智能化长期困于“不可能三角”的内在原因。

在专访中,邵洋首次系统性地向外界讲解了华为全屋智能技术攻坚背后的底层思考。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传统的有线技术方案源自欧洲,优点在于稳定性好,但缺点是成本高、施工复杂。比如要控制一盏灯,除了要接通220伏的电线,还要用到2-3根弱电线来控制它。华为全屋智能团队在调研中发现,有线技术虽然稳定,但是成本和施工的复杂程度高,只有最高端的写字楼、企业和门店才会使用它,并不利于全面普及。

传统的无线技术方案,看似解决了部署难等问题:同样是一盏灯,同样用220伏的电线连接它,但通过安装无线模块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WiFi和蓝牙来控制它——这就去掉了弱电线的部署。因此,这也是一种在美国等国比较流行的方案。但是华为全屋智能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对中国人而言,这种方案同样也不是理想的。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邵洋举例道,中美建筑存在着很大差异。美国房屋建筑彼此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房子是木板墙,方便信号穿透,WiFi可以无处不在;但中国的房子恰恰相反,房屋之间很密集,“随手一搜20几个WiFi”,所有人发出的信号容易互相冲突、干扰;更何况中国建筑内部有大量承重结构,这对无线信号阻隔非常严重,“手机都不一定有信号”。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如果基于这两种方案来做空间智能,说实话,华为就不会进入全屋智能赛道。”邵洋表示,作为一家从通讯业务起家的公司,华为要打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普惠更多人的解决方案,就必须摸索出独立于现行欧美技术路径的道路来,必须将“不可能三角”转为“可能三角”,而这也是华为全屋智能一系列思考和尝试的起点。

“既然要控制一盏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控制信号承载在电线上,通过它去控制呢?这样既不用增加电线,又兼备了有线的可靠性和无线的低部署成本。”邵洋介绍,华为很快在路由器上展开了尝试,通过子母路由的方式解决了信号问题。伴随着后续的一路攻坚,华为自研PLC电力线载波技术,逐步开始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通过PLC技术,华为全屋智能开始用连在每个灯、每个窗帘上的电线做通讯,实现“有电即有网”。断网也不断联,生活不停摆。华为全屋智能还率先实现了一个PLC回路连接128个节点的突破,实现了行业的效率跃迁。“用户家里的电路部署跟以往没有区别,但整个屋子变得高效率、低成本了。稳定性、低成本和易安装都得到了满足。”

从稳定性、低成本和易安装的“可能三角”出发,华为逐步将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打造成一个领先行业的“七边形战士”:既具备稳定性、易安装、易用性、高级感、灵活性、低成本的特点,又能实现“全生命周期有保障”。今年AWE现场,具备“七特”优势的华为全屋智能新品亮相展区,吸引众多观众慕名前来体验互动。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华为全屋智能带来的不仅仅是弯道超车的“华为方案”,更是对人和空间关系的再思考。这种深藏在技术、设备甚至解决方案背后的底层认知,或许也将深刻影响中国空间智能产业今后的变革。可以说,具备“七特”优势的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正在带动中国空间智能行业打破定点(Fix Point),走向一个崭新的纪元。

空间智能时代,华为“再爬北坡”

过去的空间智能化的迭代,为何迟迟没有带来智能手机、电脑、汽车般的颠覆性体验?

“我们需要空间,就要让空间更聪明。”在邵洋看来,空间的本质是一种“容器”,工作、学习、娱乐、运动、休息……都是在空间中完成的;但就像鱼儿和水,人们和空间的关系若即若离:手机、电脑、汽车都在“抢占人”,只有空间在“配合人”——这让人们容易忽视对空间智能化的需求。他相信,随着体验的改变,人们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例如要掌握独居老人的状态,以前唯一的方法是安装摄像头。但这样不仅机械死板,而且容易干涉老人隐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完全颠覆这一点:通过AI超感毫米波雷达等技术,不经由视觉系统,现在也能对老人的状态实现99%以上的精准识别。如果老人跌倒,华为全屋智能系统还支持向后台报警,告知其家人和物业等——在老人家属前期勾选的前提下,配套的智能门锁甚至可以生成临时的房门密码,让救助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家中施救。

“这就是智能化带来的改变。而且它会越来越准确:今天能识别到99%,明天就会识别到99.1%、99.2%……它会不断进化。”在邵洋看来,包括手机和车在内,世界上所有的“智能生命体”都在进化。空间智能化,是目前“人类块头最大的智能生命体”的进化,而这也是全屋智能的核心。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智能化如果只是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我觉得它很难改变人们对房子的既有认知。好一倍、好两倍,往往都不足以改变一件事物,可能要好十倍、好百倍才能真正让它改变。”邵洋表示,“当人们真正迈向空间智能化赛道,那么我们以前的认知都会被改变。它会带来大量以前人们想象过的、渴望过的,但从未实现过的东西。”

空间智能化的推进,也将深入改变地产等众多行业的发展面貌。

“地产最大的问题是卖不掉。所有问题归结到一个词就是去化率。这正是智能化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在邵洋看来,房子真正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深深触动人的东西,“好而不同”。智能化要带来的是能让房子产生显著改变的事物。人们对智能化投入越多,空间智能化带来的体验也会更好,“好而不同”自然也将重塑地产行业的竞争力。

深耕空间智能,华为再打

今年AWE的热门打卡点——华为全屋智能 未来之家 就是最好的例证。“未来之家”以可移动的舱体形态亮相,融空间感、艺术感、科技感于一身。通过舱内的全场景联动设备,用户不仅可以感受更有未来感的灯光、观影,K歌体验,还可以通过问界M9对“未来之家”进行操控,提前感到到未来空间“万物互联”带来的魔力和惊喜。

空间智能改善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它注定将在更多领域掀起新一轮的效率革命。

值得一提的是,同手机、电脑和汽车等业务相比,华为全屋智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从事的是一个“很难”的赛道:出售一套房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其难度远远大于售出一套手机甚至汽车;但某种程度上,它又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它不仅没有陷入水深火热的行业竞争中,反而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一面:产品大卖,各方都能受益。

在“没有敌人”的状态下正视自己,永远保持着创业者的闯劲和初心,恐怕才是对华为全屋智能最艰巨的考验。

“一个河塘、一片荷叶,荷叶每天翻一倍,30天覆盖满整个河塘,你会在多少天的时候意识到这件事?”在专访接近尾声的时候,邵洋同我们聊到了“河塘效应”——这也是团队最常聊的话题之一。“荷叶在第29天覆盖了1/2,第28天覆盖了1/4……第26天只覆盖了1/16。在第26天,人们可能不会觉得荷叶会盖满河塘,会不在意。”

“可这个时候要知道,荷叶已经生长了26天。在这26天的时间里,它不知道度过了多少沟沟坎坎。如果这个时候才来学习、想着追赶、想着要进入市场,已经来不及了。智能化就是这样一片河塘。我们看到无限大的空间,今天只占了1%——可能勉勉强强连1%都没有,但重视它,1%会变成2%,变成4%、8%、16%、32%……”

世界正在经历智能化的洗礼。做最困难且最正确的事,这正是华为全屋智能给出的“答案”。

结语:

回顾历史,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决心,是人类迄今为止所有成就的起点。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写道,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出现,就决定了后世的进程。就像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 开篇,被猿人抛起的兽骨,在空中变为宇宙飞船——人类完成90%航天事业的时候,就是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说,近百年的智能化事业也是如此。

当人们想让用、行、住更智能的那一刻,人类就已经迎来了技术爆发、市场迭代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性时刻。

从智能手机、汽车再到全屋智能……几乎在每一条可以改变普通人生活的前沿科技赛道,如今我们都可以看到华为的身影。邵洋是华为终端BG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对话中,我们也试图通过这位前沿业务“舵手”的目光,窥探每一次“又是华为”背后的终极思考。

“我做了多年品牌工作,那个时候大家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华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品牌定位?我们说,我们是Make it Possible(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个it指的是Dream(梦想)。我们的中文翻译叫做‘以行践言’,用行动来践行承诺。”邵洋表示,华为全屋智能也是如此。

“空间智能化这个行业非常难,但它是很正确的一个赛道和行业。那么它就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事情——如果它不难,我们做好了也没有用;如果它不正确,那么就是白做。”谈到华为布局全屋智能的初心和决心,邵洋如是说,“以前常说一句话,珠穆朗玛有很多路,我们(华为)选择爬北坡,因为北坡最难爬。”

来源|观察者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