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挑战者—社交化电商大成者—拼多多

5个月前发布 SanS三石
29 0 0

拼多多逐渐成为了社交电商平台的代名词,它发展速度飞快,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目前主流的手机购物APP。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商品。

拼多多成立不到两年,商品超过30万种,用户已超一亿,月GMV超过30亿元,2016年7月B轮融资1.1亿美元……发展速度如此神速,直接碾压上市公司唯品会。

阿里的挑战者—社交化电商大成者—拼多多

拼多多以波澜壮阔的发展气势成为了社交电商的翘楚,2017年初估值就超过百亿元,甚至开始与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分食蛋糕,作为电商新贵,我们不禁要问,拼多多到底凭什么迅速崛起?

低价+拼团,拼多多的崛起

拼多多成立时间不到两年,17 年平台交易GMV 过千亿,用户超过3亿,18 年1 月月活过1 亿,成为仅次于阿里、京东后的第三大电商平台。拼多多16 年7 月获得高榕资本、IDG、腾讯等1.1 亿美元的投资,是腾讯体系下最重要的电商渠道之一。

3亿用户,百万级商家。这是社交电商拼多多官方提供的数据。凭借“团购+低价”策略以及对微信平台社交属性的运用,从三线以下城市神奇崛起。

拼多多今年年初的GMV已经达到了400亿GMV的销售规模,而400亿的GMV是一个什么概念。

京东2017年财报显示,其全年GMV为1.3万亿,平摊到每个月,也就是1100亿左右,而拼多多已经达到400亿规模,也就意味着其交易额早已超过1/3的京东,然而这并不是最恐怖的。

更恐怖的是,拼多多是一个高速增长状态,根据数据,其2017年月初GMV仅为20亿,但是在2017年底则达到了100亿规模,如果按照5倍的增长态势,腾讯对其继续扶持并不加以限制,拼多多有很大的概率在今年底就达到甚至超越京东的月GMV。

根据电商2017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拼多多超越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京东老四家,成为周活跃渗透率仅次于手机淘宝的电商App。

阿里的挑战者—社交化电商大成者—拼多多

拼多多是怎么“拼”的

简单来讲,拼多多自称是一款主打电商+社交的产品。拼多多作为一款平台类产品,它的用户群体一共分为三类:主动用户、被动用户、商家。而围绕这三类用户,拼多多的核心业务逻辑如下:

拼多多将每次购物的用户分成了主动用户和被动用户两部分,两者各司其职:主动用户负责寻找商品,开团后分享给朋友,而被动用户则在微信上看到主动用户发了个链接。

而拼多多这个业务逻辑中最重要的核心点就是:

1. 用户为什么要分享?他好好地买个东西,你增加了他买东西的成本他乐意吗?

最简单的一个理由,贪便宜。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贪便宜,那还不够,不然各种转发可降价的公众号岂不是早都发展成平台了?拼团还是帮助朋友!我看到了一个实惠的商品,我分享给我朋友看他需不需要,也算是帮他一个忙。他省去了挑东西的时间,还买了实惠,简直是一举两得。

2. 为什么被动用户会参团?而不是使用淘宝京东来购物?

被动用户呢,其实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想买什么,用户去淘宝京东上面逛逛逛半天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太麻烦了。有了拼多多,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偶尔朋友发群里一链接,物美价廉,还不用花时间去挑了。

在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后,每个用户都成为了流量中心,自然使得拼多多拥有以下两大竞争优势:

1. 社交流量获取,极易触达用户。

通过让用户分享到微信上凑人数买实惠的形式,达到了吸粉+团购的双重目的。拼多多不需要像其他电商平台一样去思考怎么获取流量,而是直接利用超级应用微信的流量,通过社交链的传递快速获取用户,流量获取成本低。

2. 拼团模式,商品价格低廉。

与团购类似,将更多的用户凝聚在一起,提高用户与商家的议价能力,因而极大程度地获得商品让利,以更低的价格购得更好的东西。并且,由于流量成本较低,拼多多上的商家所需支付的广告费用相应降低,自然可以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以此吸引用户,获得更多交易量。

在电商领域内,有这两大特点就已经足以让其它竞争者望尘莫及了。

紧抓社交网络下的关注度  

与传统交易型电商先有需求再进行购物不同,社交电商是通过社交的方式主动刺激需求,从而发生购物行为。

“1亿人都在用的购物APP”,拼多多网上商城的广告随处可见。去年上半年,拼多多商城斥资数亿元,赞助当下火热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国新歌声》等,这个此前一直较为低调的电商平台也获得了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

阿里的挑战者—社交化电商大成者—拼多多

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上线仅4个月,单日成交量就突破1000万,仅一年时间,月成交量就达到了10亿元。这相当于在特卖网站唯品会成立三四年后的成交量,而拼多多只用一年就走完了唯品会好几年的路。

此前拼多多的创始人兼CEO黄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拼多多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在于其独特的社交电商模式,所谓的社交电商,简单可以理解为将关注、分享、讨论、互动等社交方式引入电商交易的形式,与传统交易型电商先有需求再进行购物不同,社交电商是通过社交的方式主动刺激需求,从而发生购物行为。

购物不全都是目的型的,很多时候,你就是想约上三两好友,去大悦城、去沃尔玛逛逛。购物是社交、是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社交电商的模式是创新,本质却是回归,它让线上消费重拾社交属性,让购物变得“有温度”。拼多多的迅速崛起,其实得益于其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社交电商!近几年,社交电商的概念,一直为业内所津津乐道。通过拼多多,个人可以在微信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发起拼团,拼团成功,商家发货。这一模式,将购买行为融入到社交之中,为原本的购物行为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共享式购物体验。

面临的挑战

目前,仅从数据层面来看,拼多多的社交电商模式发展确实非常迅速,可它还有另一面——网友直言不讳地在各种社交平台吐槽拼多多「垃圾」「诈骗」。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拼多多投诉量跃居行业第一,高达 13.12%。

拼多多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还很多,例如客户体验不如人意等,在拼多多商城官网贴吧中,就有不少消费者投诉购买的水果出现损坏、以及退货换货过程不够顺利等问题。

确实,在过去两年间,发展迅猛的拼多多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其他电商平台一样,拼多多也因为产品质量差、商家虚假发货、拒绝退款、售后服务较差等遭到消费者投诉。

阿里的挑战者—社交化电商大成者—拼多多

拼多多用户中,大多表示拼多多商城体验不如人意。对于网购消费者来说,商品质量、性价比及物流服务是关注的三大核心,但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拼多多能跟天猫、京东之类电商巨头拼的大约只有低价了,后续如何在商品质量、物流速度等方面有所提升,或许还需要运营团队考虑。

此外,据媒体报道,还有不少入驻商家反映因快递信息更新慢等原因,遭到扣款、账户冻结等处罚,一些商户甚至被冻结上百万元资金,由于处罚力度大,一度让商家认为,罚款是拼多多的主要盈利模式。而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回应称,“我们对于商家的处罚后续,所有假货、延迟发货等的违约金我们都一分不留地赔付给消费者用户了,这部分没有任何留在平台。”公司方面还表示,平台之所以惩罚存在问题的电商,主要还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没有服务能力的商家淘汰出局,提高用户体验。

总体来看,拼多多未来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挑战,社交电商的未来出路究竟会在哪里?拼多多在这一轮高调现身之后,又将如何发展?这一切,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来自阿里的压力

作为电商领域的老大,阿里不允许在全力狙击京东的同时,再生长出一个可能威胁其领导地位的第三极。鉴于拼多多体量渐成气候,已引起阿里注意和警惕,面临被打压的风险。今年1月,阿里发布了《2017年知识产权年度报告》,点名制售假货商家向微商转移,被外界视为向拼多多开战的信号。

在抢夺用户上,拼多多确实给淘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多快好省,此前淘宝一直致力于做好这几点,但拼多多的崛起在这几点上成功威胁到了淘宝。

阿里的挑战者—社交化电商大成者—拼多多

去年底,淘宝拼团再度袭来,并对一个关键参数进行了修改,即商品拼团价格将不再计入双11报活动的历史最低价范围,以此来吸引商家参与。这样一来,既不会影响双11报活动,拼团带来的大销量又可以大幅度提升商品的曝光几率。据悉,这一更新将在3月的手机淘宝新版本中推出,给拼多多施压意味浓厚。

实际上,在拼多多之前,也曾出现过不少主打高性价比、以低端市场为目标的电商平台。他们的玩法大多是淘宝优惠券,或者淘宝商家的站外特卖,都对阿里有一定的依存度,而且随着依存度的变高,阿里对于这一系平台的实际掌控度也就愈大。

而拼多多却是个例外,它几乎与阿里的电商体系没有交集,它依托于微信生态,种子客户大部分为没有经过PC端电商时代而是直接进入移动电商时代的增量市场。由此来看,阿里系对于拼多多的控制能力很明显,就非常小了。而拼多多能否成为下一个淘宝系,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