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里提到一条著名的高校学科鄙视链:
在大学里,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国语文学系瞧不起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系瞧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瞧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瞧不起教育系,教育系的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学生。
鄙视链不仅存在于高校和学科之间,还存在于我们生活里的各个领域。
作为高中生,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了哪些鄙视链?
选科鄙视链
在新高考选科组合中,纯理的组合鄙视偏理的组合,偏理的组合鄙视偏文的组合,偏文的组合鄙视纯文的组合……
鄙视来鄙视去,最后纯文的组合鄙视纯理的组合。
果然地球是圆的,鄙视链也是圆的。
学习能力鄙视链
升学途径鄙视链
理想大学鄙视链
当代高中生谈及理想大学不是清北,起码也得是个985。
好像211,普通本科难以启齿、会被别人看不起。
但现实中又能有几个人可以考进985?
所以,理想大学不是名校不丢人,考不上才丢人。
理想专业鄙视链
刘强东当年因为是社会学专业被鄙视,号称人大门口的保安都知道社会学是最差的专业,毕业根本找不到工作。
图为清华大学树洞评选出的学科鄙视链:
可见鄙视链无处不在,清华都躲不掉。
如何看待鄙视链?
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有比较的地方就会出现鄙视链。
本质上说,人们习惯于将人群划分为“你们”和“我们”,从自己所属的身份认同中寻求优越感。
虽然鄙视这一行为不好,但其实鄙视链背后透露出的等级划分,从积极的角度考虑,可以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如果所有高校都是清华,大概学生们也就没有刻苦努力的需要了。
只是,大学按照录取分数标准划分高下尚且合理,但有些鄙视链的标准却是畸形的,仅仅来自于人们的刻板印象,或是社会固有的功利标准。
比如文科相较于理科更容易受歧视,而这些歧视往往来自于人们的唯分数论,唯收入论,以及唯理性论等社会固有看法。
可社会固有看法也并非就是真理,并非就完全客观公正。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鄙视链?
首先要有意识地停止自己的鄙视行为。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以单一标准轻易地否定了一个立体鲜活的人。
其次,强大内心,增强自信。
面对畸形的鄙视链和他人的偏见,你要明白:你不必尝试改变他们的想法,你只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就好。